宜黄是名人故里。宜黄建县于三国吴太平2年(公元257年),因县治设于宜水、黄水汇合处而得名,曾孕育了北宋文学家、地理学家乐史,水利学家侯叔献,明朝兵部尚书、抗倭名将谭纶,清代禁烟名臣黄爵滋,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等历史名人;解放后,有三位中科院院士。
宜黄是文化之邦。禅文化(曹洞宗)由唐代高僧本寂禅师于公元870年在曹山寺创建,是佛教禅宗五家七派之一,其影响远播海内外,在日本、东南亚有数千座寺庙和几千万信徒;赣文化(宜黄戏)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棠阴古镇的明清建筑群曾经辉煌一时。
宜黄是红色热土。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宜黄曾是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主战场,著名的黄陂战役、东陂战役就发生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多次在这里进行革命实践活动。境内保存有许多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战斗的旧址。
宜黄境内有典型丹霞地貌特征的太极岩石巩;有全市第一高峰海拔达1761米的军峰山;有绵延上百里的二都山前竹海风光,还有鱼牙嶂省级华南虎自然保护区,主峰海拔在1400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