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名家写抚州”文学座谈会在抚州汝水森林宾馆召开,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应松、王祥夫,中国外文局资深编辑野莽现场授课,近70位本土作家一大早从各地赶来,仔细聆听了名家们的创作心得。座谈中,名家们或用生动诙谐的语言,或用自身经历和创作感悟,给大家阐述了文学创作应有深层次的思考,要有正义感,同情心和斗争心。
谈及抚州印象,陈应松笑着说,以前对抚州并不十分了解,来了之后才知道这个地方不简单,唐宋八大家抚州就有两位,还有一个就是与莎士比亚齐名的汤显祖,可见临川文脉极其深厚,对当代作家的影响也非常深远。陈应松认为,好作品不是心灵鸡汤,文字要有野性,要彰显自己的异质。作者在写作构思时应以仰望的视角,要有同情与悲悯之心,不仅要写人性的美好,更要正视探索人类精神的缺陷,战胜内心的阴暗、肤浅、卑下。文学就是重建内心精神的过程,就是找寻心中的神灵。
无论谈小说,聊绘画,还是说生活,王祥夫都是言辞诙谐幽默,让人情不自禁地靠进,倾听。他的开场白很有趣,讲故事般地聊了他的父亲,以及自己过去的种种生活经历。而这般谈论,看似天马行空,却让在座者渐渐明白,一个作家,只有不断修炼自己,多读书,才能夯实写作基础;好小说除了讲故事,还要有精神追求,保持人格。王祥夫表示,优秀的作家要关注现实、反映现实,才能得到鲜活的滋养,其实任何作家都无法与社会背景分离,没有真相的小说不是好小说,更重要的是,作品中要有作家的真心真胆。王祥夫始终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是一把锋利的刀,而让这把刀保持锋利的打磨石,便是面对大众的正义感、同情心、斗争心。
“来抚州是缘分。”野莽开言便道。在抚州的采风活动,更让他在内心惊叹,这座城市居然拥有王安石、汤显祖、曾巩等诸多文学大咖。清新灵秀的生态风光,更赋予了当地人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他说抚州有一支创作能力非常强的作家队伍,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抚州人将汤翁故事、作品研究编册成书,日后也能以汤翁为主线,写出精彩长篇小说。说到创作,野莽认为,一部好作品,开篇是非常重要的,作家在创作时不要有太多羁绊,要进入自由境地,学会深度思考。作家和编辑的双重身份,让野莽对文字有着更深的认识,他说写作文字本身的技术构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文字背后的良知,他愿为此终生实践。针对现今社会下的急功近利思想,野莽推崇匠心精神,专注、严谨、踏实、纯粹,无比重要。
座谈会还进行了互动活动,与会者就创作中的困惑和名家们进行一一对话,大家表示,名家们的讲课循循善诱,引人入胜,受益匪浅,对今后的文学创作指导意义重大。
文/本报记者 周 岚 图/本报记者 李 劼
名家简介
陈应松,原籍江西余干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国家一级作家。小说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大奖、第十二届《小说月报》百花奖、2006—2007年度《中篇小说选刊》奖等,曾连续五年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的“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十佳。出版有长篇小说《猎人峰》《到天边收割》《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别让我感动》,小说集《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丛书——陈应松小说》《巨兽》《呆头呆脑的春天》《暗杀者的后代》《太平狗》《松鸦为什么鸣叫》《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豹子最后的舞蹈》《大街上的水手》《星空下的火车》,随笔集《世纪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小镇逝水录》,诗集《梦游的歌手》等30多部,《陈应松文集》6卷。
王祥夫,辽宁省抚顺市人,现居山西大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赵树理文学奖。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乱世蝴蝶》《生活年代》《种子》《百姓歌谣》《屠夫》,小说集《永不回归的姑母》《西牛界旧事》《城南诗篇》,散文集《杂七杂八》《子夜随笔》等。有多部作品被译为英、美、法、日、韩文在域外出版。
野莽,原名彭兴国,湖北竹溪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纸厦》《庸国》等长篇小说,《京都人兽》《人活一世》等中篇小说集。《独乳》《死去活来》等短篇小说集,《墨客》《竹影听风》等散文随笔集,《祝你好运》《高爸再见》等影视作品,共计40余部,一千余万字。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俄等种文字。在法国出版有《开电梯的女人》等小说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