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黎川因岩泉国家森林公园拥有6500余株、最高树龄1500年的香榧群而被评为“中国香榧之乡”。如今,在以该公园为中心的宏村、社苹、樟溪等8个乡(镇、场)的12家产业基地里,3万余亩香榧生机勃勃,其中有4000亩已进入挂果期。一家家香榧基地就是一座座绿色宝库,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
自2012年引进浙江香榧行业中最具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冠军集团以来,该县积极发展香榧产业,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既带动了农民致富,推动了精准扶贫,吸引了民间资金,又有效改造了残次林和低效林,培育了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从一家种植到千家万户共同发展
2012年春,寻着千年香榧的芬芳,浙江香榧行业中最具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冠军集团经过两年实地考察,决定在黎川投资30亿元建设香榧产业精深加工基地,打造香榧小镇,发展工业旅游和生态旅游。当年,冠军集团注册成立江西森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黎川县政府承诺:全力支持企业建立5万亩香榧产业基地,并成立香榧办。
在发展产业之初,县里就对全县林业资源进行了调查,确定了把以岩泉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8个乡(镇、场)作为重点发展区,以改造残次林和低效林为主,不追求集中连片的规模效应,让生态林、公益林与香榧林融为一体,维护原生态的多样性。如今,3万余亩香榧已分布在12家产业基地里,占地800亩的香榧生态产业园破土动工,黎川香榧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
经过多年发展,当地群众感受到了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由群众投资建成的香榧基地已发展到如今的4000亩。宏村镇创业能人杨建华建成的400亩香榧林已进入挂果期;厚村乡三源村涂高祥流转2000多亩林地种植香榧。
香榧产业造林和前期投入较大,为鼓励千家万户利用房前屋后和山林空地种植香榧,激发全民力量做大做强香榧产业,县财政每年安排350万元发展基金,对10亩以上的种植户,给予每亩3000元低息贷款支持,同时,按照30株折1亩的计算方法,对零星种植户给予每亩500元财政补贴。
“以地换树”模式破解林地流转难题
过去企业流转林地,多为一次性买断林地经营权,既给龙头企业造成资金压力,林农又担心日后利益受损。为此,县政府与企业、林农三方反复算经济账、生态账,凝聚集体智慧的“以地换树”模式应运而生:林农每提供1亩林地给企业种植香榧,企业就送给林农1株栽培了7年的香榧树苗,并以其栽种后的收益作为林地租金。按照这种模式,以40年计算,林农每亩林地可直接从香榧果中收获保底租金上万元。
不仅如此,该县还把精准扶贫工作与推进香榧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政府将到户产业扶贫资金入股企业,建立香榧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发展;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每名贫困人口栽种10株香榧树,并免费为贫困户管护5年直到挂果,以确保贫困户收益稳步提高。
为保护好自然生态,黎川还创新实施“点穴栽种”的举措,在自然林地选点打穴栽种香榧树,虽增加了一些抚育投入等,但有利于自然生态保护和香榧生长,使香榧林与自然林融为一体,增强了香榧抗病虫害的能力。
刘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