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春风化雨,40年砥砺奋进。改革开放40年,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大刀阔斧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引导农民发展致富产业,从积贫积弱到现代化新农村,从脏乱差到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祖辈们梦想中的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环境整治提升村庄颜值
小溪沿村流淌,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小楼美观气派,古色古香的休闲亭阁内村民谈笑风生……走进临川区罗针镇东湖村,处处都能感受到这个小村的美丽祥和。
东湖村因村庄的东面有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湖而得名。一年前,村里的道路还是坑坑洼洼,随处可见垃圾和牛羊粪便,湖的周围杂草丛生,湖水浑浊发臭……转变始于2017年3月,该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秀美乡村,村容村貌绽放新颜。
东湖村不是一个特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全市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和“幸福家园、秀美乡村”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通村入户的水泥路、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便捷发达的通讯……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老百姓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蝶变的背后是持之以恒的投入和付出。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新农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尤其是近年来,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投入达28.72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投入由2015年的0.2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64亿元。全市共安排落实新农村建设村点7240个,惠及农户33.07万户、117.1万人。截至2018年,全市拥有12102个25户以上宜居自然村庄,新农村建设覆盖率达到72.8%,其中国定贫困县乐安的新农村建设覆盖率达到100%。
根据工作计划,到2019年,我市将实现新农村建设全部“扫一遍”的目标。
移风易俗绘出文明底色
“以前大家随手乱扔垃圾,现在村里每家每户门前都放上了垃圾桶,还雇着保洁员天天给打扫卫生,谁还好意思乱扔垃圾啊!”近日,东临新区岗上积镇东源村村民王大爷一边倒垃圾一边对记者说道。
新农村建设不仅是一场农民生活环境的变革,更是一场农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近年来,我市将移风易俗融入新乡村建设,实现了乡风文明与秀美乡村同频共振、共建共享、全域推进。红白喜事理事会、道德红黑榜、最美家庭……一系列生动实践,绘出秀美乡村浓厚的文明底色。
“人可以改造环境,环境也能影响人。”市委书记肖毅多次在各种场合强调,要积极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推动农民移风易俗、转变观念、改变陋习,破除农村盲目攀比、封建迷信、薄养厚葬、赌博等不良风气,不断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春风化雨润山乡,文明新风浸万家。崇仁县全国道德模范宁宏昌简办80岁寿宴,要求儿女不攀比、不发请柬、不宴请、不要求在外地工作的亲戚回来、不增加他人人情消费负担;黎川县宏村镇七旬老人黄贤林带头移风易俗,不办70岁生日,将4个儿子给自己过生日的10万元全部捐献出来建桥;乐安县山砀镇杏坊村农民黄九生的两个儿子结婚都不摆酒席,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发展生产……从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从铺张浪费的节日酒席到补齐“短板”的文化活动……乡风变迁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卸下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包袱。
而今,行走在赣抚大地的各个村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文明之举随处可见,让秀美乡村更添内涵。
本报记者 饶品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