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临川讯 (黄华兴、特约记者章晋辉)伴随着十九大的胜利闭幕,临川的粮食生产也迎来了收获的季节。10月31日,在临川区种粮大户李检发承包的上万亩金黄色的稻田中,多台大型收割机正来回穿梭,处处显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李检发开心地说:“今年我种的粮食比去年亩产增加50—100公斤。”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报告中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为新时代乡村指明了发展方向。临川区是农业大区,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40.9万亩,是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临川区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有着“江西粮王”之美誉的李检发从2004年开始,就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在临川区罗针镇承包耕地种植水稻,面积由起初的1100亩扩大到如今的12000多亩。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职业农民,李检发这几天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也时常会利用闲暇之余,时刻关注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农业方面的内容。“这次十九大召开,将农业农村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提出了土地流转再延期30年,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李检发说,十九大报告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让他对种粮更加充满了信心。他准备明年增加投资力度,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还要创办加工厂,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粮食生产链条。
在临川区,对发展农业更有信心的远不止李检发一个。农业种植专业户万琴香这段时间特别忙碌。她和丈夫连续几天深入到各村组,上门上户和村民洽谈土地流转事宜。“我们准备继续扩大规模,增加种植品种,把我们的生态种植基地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多品种的大果园。”为了让村民签订合同,万琴香还邀请村民入股自己的种植基地,到年底按股份给村民分红,使村民的收益始终与土地增值收益相挂钩。此举成功换来村民们的信任和参与。十几天下来,许多村民纷纷与万琴香签订协议,让万琴香的规模化发展有了保障。万琴香表示,她马上要成立果业公司,“现在我的生态种植基地的投资已经超过2000万元,种植面积达1000亩。明年,我的种植面积会扩大到1500亩。”
在做大做强传统种养产业的同时,临川区还大力发展乡村游、采摘游、农家乐等特色产业,构建多元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秋溪镇溪山湖景区投资2.2亿元,将自然山水风光与临川民俗文化特色相结合,打造了占地面积6200亩独具特色的“旅游+”综合体。景区开发商表示,十九大的召开让他们吃下了定心丸,他们准备再建大型水上乐园、农创空间、生态宾馆等游玩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乡村游玩。秋溪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秋溪镇将以溪山湖景区为龙头,带动油菜花观光,灵隐山生态农庄等项目的同步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更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
乡村振兴在路上。发展产业、改善环境、让农民增收的发展思路,不仅顺应了十九大报告有关“三农”工作的总要求,多年的发展成果也让临川人更加坚定了按照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思路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据悉,目前该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60家,农民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