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建昌帮药谷项目启动建设暨全市中医药产业项目举行集中开工仪式,全市31个中医药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22.32亿元。今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优势,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形成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升级发展、跨越发展的浓厚氛围,为我市申请国家中医药重点产业基地、国家中医药创新发展示范区、国家中医药旅游示范区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中医药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6亿元、同比增长15.6%。
强化政策扶持 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
我市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著名的中医瑰宝旴江医学流派和建昌帮中药饮片炮制技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将中医药产业发展列入全市重点实施的“13”工程和重点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在中药材种植、中医药企业引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力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
南城是“建昌帮”故里,该县充分发挥“建昌帮”中华老字号优势,积极实施“建昌帮”和旴江医学重振计划,出台了《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从中药材种植、加工、市场交易,以及中医药科研、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做强做大中医药产业。目前,该县拥有中医药规模企业13家、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6个,形成了以广明实业、“建昌帮”中药饮片、百神昌诺药业等为龙头,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一体化的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南城的有益探索与实践是我市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意见》和《抚州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为加快我市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我市与省卫计委签署了《共同推进中医药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这是我省第一个设区市与省卫计委签订类似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促进中医药产业绿色发展、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继承创新、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推动抚州成为江西省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市。
推动技改升级 为中医药产业“强筋健骨”
我市把培育一批有带动力的中医药旗舰企业和有辐射力的特色品牌作为突破口,通过“以特引特”开展产业链招商,积极做大产业总量,不断盘活发展存量。目前已梳理投资45亿元的北京创盈科技产业集团建昌帮药谷、投资10亿元的广明集团中药材种植加工及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投资8.7亿元的黎川香榧基地建设、投资7.4亿元的南丰县傅坊温泉小镇建设等中医药项目31个,这些项目的落地和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我市中医药产业形成聚集效应。
江西百神昌诺药业有限公司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投入数百万元进行了技术改造,如今企业能够生产16个品种43个规格的产品,其中两项填补国内空白,去年该公司还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跻身“国字号”。今年1—9月,该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全市中药生产企业在2015年全部完成设备改造并通过新版GMP认证的基础上,近两年继续加大技改投入,升级了检验设备,实现了所有检验数据可追溯性。目前全市中医药产业共有研究中心6个、企业技术中心7个、企业研发中心8个,专利授权284项以上;省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优秀研发团队4个。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我市通过收集省内外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研发信息,联络选定知名院校、科研机构来我市对接药企。江西珍视明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国药科大、山东眼科研究所、江中本草天工等院校进行合作,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48%。目前,全市共有10家中药生产企业和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与20多所院校、科研机构有合作,合作机构、项目类型呈现多样化局面。
企业带动农户 中药材种植渐成气候
占地800亩的南城县万坊镇青山林场中药材种植基地,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以“订单”种植方式种植了凤仙花、瓜蒌等中药。为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南城有意识扶持上规模的中医药企业,积极推动药材向产业化发展。目前该县已先后在洪门、建昌、徐家等乡镇流转土地5万亩,今年已落实种植面积3.1万亩,集中进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该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说,县里把中药材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10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力争中药材种植年产值达到5亿元。
中草药种植渐成气候的不单只有南城。临川区依托江西中天公司、东伟实业、苍源药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药材种植和加工,共种植黄栀子6万余亩、金银花2万余亩,杜仲、大枣、黄柏、吴茱萸等木本药材林1.5万余亩,在林下套种延胡索、白芷、决明子、桔梗等草本中药材6000余亩;东乡区积极推广林药业种植,在黎圩镇、岗上积镇、圩上桥镇、马圩镇等地种植三叶青、药用牡丹、白花蛇舌草、桔梗、白芷等中药材,江西景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带动周边农户,培育林药产业规模种植达7820亩……截至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林下种植中药材年产值超2亿元。
此外,我市还另辟蹊径将中医药产业和秀美乡村建设巧妙糅合,着力打造抚(州)吉(安)金(溪)、资(溪)光(泽)高速沿线2区5县共178公里的中药材基地,在高速公路两旁的荒山荒地上及新农村建设点,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走既发展经济又提升环境的具有抚州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揭方晓 彭国正 本报记者 王志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