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宜黄讯 (通讯员尹文兵)夏末秋初,走进宜黄县梨溪镇绿野山庄,一片绿意盎然,山地、水塘、田地错落有致,引人入胜。“这里是生态植物园、蔬果采摘园,那边是茶园和养殖园。”山庄总经理吴国汉说,借助良好的生态优势,山庄将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从绿掘金”。
宜黄地处武夷山西翼,东南西三面环山,生态优美,钟灵毓秀。该县地形地貌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山林采伐曾是当地不少百姓主要收入来源。如今,宜黄“靠山吃山”有了新“吃法”:从2015年起,全面启动依法保护生态新机制,实施封山育林,在绿色发展大道上开辟出一条“无林可伐,有林经营”的新路径。林畜、林农、林游等业态正为该县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与传统农业相比,依山而建的绿野山庄将种植业、养殖业与山林保护结合起来,形成了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山林下套种的牧草用来饲养禽畜,果蔬、苗木施的是农家肥。吴国汉说:“不吃饲料,不用化学药品,我们养出放心肉、种出放心菜。”
“好风光”加“花果园”,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绿野山庄的营业收入也逐年增长,2016年,农庄的总收入超过200万元。下一步,吴国汉计划提升农庄的旅游接待能力:建起可同时容纳100人住宿的民宿;打造可同时容纳500人就餐的“生态餐厅”;布局多个水上游乐项目。
“让绿色青山成为更多人的幸福靠山。”近年来,该县积极倡导把生态环境转化为发展环境、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坚持既不伐竹也不砍木,充分发挥好生态环境的经济效益,不断培育壮大绿色产业。
凤冈镇新斜村位于宜黄县的北郊,地形以低矮山丘为主,自然植被保护较好。这一独特生态优势吸引了恒丰特种养殖有限公司落户,并在新斜村建立了蓝孔雀养殖基地。“蓝孔雀养殖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生态放养更有利于提高蓝孔雀的肉质。”恒丰特种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峰指着基地不远处的小山丘说,将蓝孔雀放养在那,吃着天然的虫、草,实现人放天养,卖出的价格自然更高。在养殖基地的带动下,新斜村已有40多户农民在家门口的小山丘上饲养蓝孔雀增收致富。新斜村党支部书记秦晓东说:“发展生态养殖业,不仅保护了山体植被,更让百姓从保护生态环境中切切实实得了实惠。”
如今,生态优势已成为宜黄“最大靠山”。通过激活生态资源存量、释放绿水青山活力,该县走出了“靠山吃山”的新路,为当地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