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杨洁)“讲文明,树新风,婚事喜,莫虚荣,高彩礼,伤感情……”连日来,东乡区瑶圩乡的街道上传来阵阵清脆的朗读声,一群“红领巾”在背诵移风易俗“三字经”。原来,他们是该乡移风易俗宣传员,正走街串巷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单。无独有偶,4月13日晚,黎川县潭溪乡农民付清龙也接受了一次“红领巾”的“洗脑”,儿子付洲在学校参加完红领巾乡村文明理事会宣讲活动后,回到家便一字不落地向父亲讲解,并要求父亲以后在村里带头倡导移风易俗、勤俭节约。
今年以来,我市吹响了移风易俗全域推进冲锋号,把文明乡风建设和移风易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同频共振。在这场全域推进的活动中,“红领巾”被赋予了不小的使命,即通过他们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座村庄,从而帮助村民改变陈旧观念,自觉移风易俗。潭溪乡幸福村农民张荣华自从家里来了红领巾乡村文明理事会宣讲队后,观念逐渐转变,认为“开展移风易俗好,婚丧嫁娶简办少办,既可减少劳累,又可避免浪费”。
我市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广大教师、“双返双创”人员等也纷纷行动起来,成为移风易俗带头人。崇仁县全国道德模范宁宏昌简办80岁寿宴,要求儿女不攀比、不发请柬、不宴请、不点歌、不要求在外地工作的亲戚回来、不增加他人人情消费负担;黎川县宏村镇七旬老人黄贤林带头移风易俗,不办70岁生日,将4个儿子给自己过生日的10万元全部捐献建桥;乐安县山砀镇杏坊村农民黄九生两个儿子结婚都不摆酒席,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发展生产……在乡村党员干部和乡贤的推动下,4月中旬前,我市所有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红白喜事操办具体标准,倡导红白喜事不收礼或随礼标准不高于100元或101元,不是同族的亲戚宴请人数不超过8桌,每桌自办酒席标准不超过500元(含烟酒)等,并将细化标准融入村规民约。
移风易俗的号角亦在田间地头吹响。我市组织县、乡、村党员干部及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产业协会、农户家中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引导广大经营者和农户自觉破除陋习,树立文明乡风。至目前,全市共有180余个农村产业合作社将移风易俗内容写入了章程,南丰蜜橘协会、广昌白莲协会与物流协会、资溪面包协会、临川才乡果蔬协会等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协会,分别通过微信公众号、协会网站等向从业人员发出移风易俗倡议,覆盖人群达30.7万人。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