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撤县设区系列报道之1
本报记者 周明华
2016年11月24日,对于抚州人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节点:国务院正式批复东乡撤县设区,抚州从此步入“两核”时代。
“不要小看‘区’和‘县’这一字之差,这里面的内涵变化太大了。”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表示,撤县设区不仅会加快东乡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而且将大大提升抚州中心城区的核心竞争力,对抚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书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本报记者 李劼 摄
双核共驱开拓新境界
一座志存高远的城市,总是善于酝酿自身的每一次历史性嬗变。
在新形势下,区域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中心城市之间的比拼,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的强弱决定着区域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环顾四周,抚州“一市一区”模式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面积、人口都远低于九江、赣州等周边城市,中心城区产业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偏弱,成为制约抚州加速发展的一大短板。抚州要想在绿色崛起中实现弯道超车,迫切需要大都市区的发展与支撑。
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势在必行!
俯瞰抚州地理版图,临川与东乡如鸟之两翼紧密相连,沪昆、浙赣、向莆、福银等“大动脉”分别穿境而过,不仅是我市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三角的“桥头堡”,也是融入南昌都市区、推进昌抚一体化的“聚合器”。
翻开发展成绩单,市本级、临川、东乡及高新区占据了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无论是区域空间,还是产业基础、自然禀赋,都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完全有能力承担全市核心增长极的重任。
东乡、临川两翼齐飞,注入“双核”动力,对于抚州加速绿色崛起意义非凡。
审时度势,谋定后动。2015年10月21日,市委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上通过了《关于启动东乡县撤县设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请示》,随后撤县设区各项工作依次展开;2015年12月召开的市委三届十二次全会,确立了“一核两带四区”的战略布局和路径,提出集约、集聚一切经济要素,做大做强以临川、东乡、高新区为主体的抚州中心城区核心增长极,辐射带动崇仁、金溪、南城等周边地区及至全市的发展;2016年初,我市把推进东乡撤县设区列入“十三五”规划;2016年11月24日,东乡撤县设区获国务院批复,至此抚州告别单区市,由“单核拉动”升级为“双核共驱”,城区区域面积扩大至3393平方公里,增加了三分之一强,人口达到155.3万。这不只是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的简单叠加,还将使市中心城区在资源整合能力、产业承载能力等诸多方面实现新的飞跃,为加快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两城融合释放新魅力
东乡、临川历史文化同源相容,地理空间东西相连,经济发展高度关联。两城融合并不是一朝一夕间的事情,而是凝聚着超前谋划的眼光与智慧。
交通对接是“先行官”,是城市融合的“催化剂”。2004年底,投资2.72亿元的东临一级公路通车,将浙赣铁路、沪昆高速与福银高速连为一体,大大提升了两座城市的交通环境和区位优势。
2008年7月,铁道部重新制定《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沪昆高铁提上议事日程,项目虽途经抚州,却不在抚州设站。“只要路基没铺下去,就还有希望。”面对机遇和挑战,抚州人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启动相关工作,积极主动争取。经多方努力,2010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沪昆高铁杭长段客专可研报告,同意在东乡设置抚州东站。
“尽管在东乡,但称之为抚州东站名副其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东乡是抚州东大门,按照抚州市城区发展规划,市城区将逐步向东乡扩展,最终与东乡连为一体。
2014年12月,沪昆高铁抚州东站开通运营,便捷的高铁密切了抚州与杭州、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的联系,从时空上又一次给予抚州施展“抱负”的巨大契机。
2015年4月,市区至抚州东站公交班线开通,年发送旅客超百万人次。2017年1月,经过近两年建设的东昌高速正式通车,东乡纳入抚州半小时经济圈,“同城记”步入佳境。
交通、区位的大幅提升,吸引了客商纷至沓来,催生出产业发展的加速度。东乡经济开发区经过一系列辗转腾挪,东辉、东升两大工业园在东临公路两旁构建起绵延20公里的工业长廊,吸引了上海永冠、广州台智、恒基伟业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初步形成了以科伦药业、施美药业等为代表的医药化工产业集群,以中亚科技、永冠科技等为代表的轻工纺织产业集群,以荣成汽配、恒吉集团等为代表的机电冶金产业集群,投产企业超过170家;同时文化创意、新能源两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已集聚近20家规模较大企业。2016年,东乡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2个,实际进资4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个,实际进资34亿元;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35.3亿元、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9亿元、增长9.4%,为助力大抚州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一字之变激发新动能
“区”和“县”虽一字之差,却让东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县领导坦言,撤县设区,意味着东乡的发展方式将由以农村为主的县域发展向以城镇化为主的区域发展转变,有利于东乡享受更多的政策红利,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近两个月来,市直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高密度深入东乡调研,研究制定相关措施,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东临快速通道、市城区至东乡轨道交通等项目正在加紧论证中。与此同时,东乡瞄准撤县设区这一机遇,在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谋划储备了一大批项目,仅在城区建设上,今年就新推出了50个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体育、棚改和公共服务、市政建设等方面,城市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
正是看到东乡发展的机遇和潜力所在,客商投资东乡、企业增资扩股热情高涨。
去年12月21日,在东乡举行的一场招商推介会,吸引了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客商的目光,当场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56.65亿元。至目前,已有13个项目入园动工兴建,速度之快令人侧目。前来东乡考察的客商更是接踵而来,今年以来就接待客商43批191人。春节后刚一上班,15家广东中山大涌红木文化企业投资者组团深入东辉文化园考察,欲在东临工业走廊内打造一个集艺品制作、交易博览、休闲赏玩、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小镇。
新项目蜂拥而至,老项目蓄势发力。走进以生产胶带制品为主的永冠科技,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上胶、分切、打包,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地。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让企业进一步坚定了在东乡发展的信心:今年再增加投资1亿元,新上两条压延膜生产线。目前,投资2000多万元的三层车间已基本完工,正在安装设备。无独有偶,拥有60多项国家专利的书源科技,在完成一期工程3亿元的投入后,将再投入7亿元启动二期工程建设,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更多“东乡智造”的净水器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国际市场。据悉,今年东乡园区新上技改项目23个,总投资37亿元。
“撤县设区的红利释放,让东乡工业呈现出新项目‘加速跑’、老企业‘发新枝’的喜人局面,必将迸发出强大能量。”谈起园区发展,东乡干部充满了自信。
这种发展自信还流淌在乡村田野中。时下虽是初春,但坐落于邓家乡的花果山生态园已是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造型植物、美味怡人的时令果蔬、争奇斗妍的花卉盆景,让游人不时发出啧啧赞叹声。仅今年以来,该园就接待游客6.7万人次,为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在园内从事花卉销售的查束娥告诉记者,1月以来花卉销售量为去年同期的4倍,购买者中不少来自市城区。火热的势头,也点燃了当地政府加快发展的激情。投资2000万元,进一步完善生态园基础设施,向着国家4A景区冲刺;与汤翁文化对接,投资1.2亿元打造以玫瑰种植、深加工、婚庆、旅游为主题的玫瑰特色小镇,与市城区的花语梦园遥相辉映。
一字之变,信心更足。激情四溢的东乡,让我们有更多的期待。
东乡县城一角。 何江华 摄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