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本报记者 周明华
一条条平坦的道路直通农家,一座座崭新的小楼拔地而起,一片片新建的农业基地扑入眼眸……冬日里的抚州,穿行在广袤的农村,一股股脱贫攻坚的热浪奔涌而来,赣抚大地上处处勾勒出一道道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建设全面小康新抚州的美丽风景。
高位推动攻克最后壁垒
面对2018年以前实现12.6万贫困人口脱贫、2个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的繁重任务,抚州迎难而上,把脱贫攻坚列入“三大攻坚战”之一,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建设全面小康新抚州的主抓手,坚决打好这场只能赢不能输的“硬仗”。
“动员全社会力量,背水一战,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落下一个贫困村和一名贫困户。”8月14日,在脱贫攻坚推进大会上,市委书记肖毅的讲话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催人奋进。这既是向广大党员干部发出的决战决胜动员令,也是向全市400万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你帮扶的贫困户是谁,他家有几口人,主要困难是什么,采取什么办法帮他脱贫……”11月28日,肖毅深入东乡县岗上积镇东源村调研,对驻村帮扶干部来了一次突击检查。听到一连串真实的回答,肖毅很是欣慰。像这样的突击检查,在抚州已成为一种工作常态。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密度深入贫困村调研指导,看产业、议发展,谋对策、解难题,从他们匆匆的脚步中,透露出的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于担当的使命感。
为将脱贫攻坚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一份份释放浓厚民生情怀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相继制定,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推进基础设施帮扶、移民搬迁帮扶、产业帮扶、教育帮扶、企业结对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部队扶贫等相关配套文件,并落实了部门责任,制定了考核办法。
一系列强有力的高位推动,点燃了各地脱贫攻坚的激情之火。广昌县瞄准47个省级贫困村、1.2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吹响了新一轮脱贫攻坚“冲锋号”;崇仁县开展“小项目进村居”活动,先后发展服装、箱包、竹木加工等村级小微项目200余个,带动3000余人就业;乐安县加大资金投入,对174个自然村进行村庄整治,新建进村主干道水泥路35处,解决了近12万村民行路难……
合力攻坚汇聚强大能量
脱贫攻坚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合唱”格局,就能迸发出强大能量。
已持续两年的“四进四联四帮”,不仅是一项机关单位干部转作风、连民心、优服务、促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下派机关干部还肩负着脱贫攻坚的使命,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为贫困村争取资金项目,发展壮大扶贫产业。
市农业局“连心”小分队发挥自身优势,经常为东乡县珀玕乡北庄村村民举办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村民在发展林果、油茶为主的长线产业的同时,着力发展泥鳅养殖和丝瓜络、泰国花奇莲种植等短平快增收产业。
市纪委“连心”小分队针对农产品卖难问题,出资在资溪县马头山镇永胜村搭建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将当地土特产品销到大江南北……
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派出1808支“连心”小分队、4700余名驻村干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5万余件,完成帮扶项目3000多个,大大加快了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
与此同时,我市121家企业(商会)结对帮扶123个贫困村,通过产业联村、就业增收、捐赠帮扶等形式,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至目前,已在贫困村实施帮扶项目57个,投入资金1258万元,帮扶贫困群众1685人。
冬日走进广昌驿前镇贯桥村,只见修葺一新的同心街、振兴路宽阔平坦;红军小学、红军医院和农民集中安置房白墙黛瓦,休闲广场、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贯桥村能有今天的变化,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村民邱云生兴奋地说道。近年来,广昌县在中央统战部和全省统一战线的大力帮扶下,在特色产业、民生事业、基础设施、智力帮扶、生态环境等方面实施100个项目,聚力打造“同心·振兴原中央苏区广昌示范区”。
黎川县在文化部的帮扶下,在油画产业、文化设施、生态旅游等多方面发力,先后在北京恭王府、泰国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旅游文化精品展和油画精品展,吸引众多关注目光,以文化“软实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硬发展”。
从中央国家机关、省直部门、市直单位,到县、乡、村等基层组织;从爱心企业、能人志士,到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在抚州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中,各种要素全面汇聚,各方力量全面参与,使得抚州的扶贫攻坚势若春潮,奔涌向前。
产业“造血”激发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产业是关键。深谙此理的抚州人立足“增收可持续”,着力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
广昌县以建基地树样板的方式,示范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务工投劳等方式,参与特色种养业发展。为破解资金、技术瓶颈,该县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县财政每年安排56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扶助贫困对象改善生活、发展生产;设立6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金融机构6000万元信贷资金,为贫困户发展生产提供金融支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系列举措激活大量社会资金“抢滩”特色种养领域,11个大棚蔬菜基地、50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带动了2300多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户均年增收上万元。
乐安县通过以奖代补、兴建产业区基础设施和提供种苗、贷款贴息、技术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贫困村发展烟叶、油茶、蚕桑、花猪、毛竹等特色种养业,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目前,全县涌现了130多个特色产业村,1万余贫困户每户至少发展了一项特色产业。
黎川县坚持因地制宜,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户重点发展烤烟、食用菌、林果等优势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的奖补政策,并通过探索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托管、入股分红等模式,让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发展,走上脱贫致富路。目前,该县已建立烤烟、食用菌、有机稻、林果、蔬菜、油茶等产业扶贫示范基地43个,聚集贫困人口2万多人。去年,全年减少贫困人口4584人。
东乡县针对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引入龙头企业,通过“公司+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休闲农业等产业。全县已建立扶贫产业基地100多个,辐射带动贫困农户1000多户。
发展一项特色产业,促进一方经济发展,带动一批群众脱贫致富,这样的产业扶贫“好故事”,正在赣抚大地上不断涌现。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