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昌讯 (特约记者曾恒贵)11个乡镇负责人分别签订限时脱贫责任状;129支“连心”小分队奔赴挂点村开展精准帮扶;60多个产业扶贫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300多户贫困户土坯(危)房改造工程快速推进……连日来,广昌县群情振奋,瞄准47个省级贫困村、1.2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吹响了新一轮脱贫攻坚“冲锋号”。
该县从政策、资金、人员、工作机制等方面精准发力,集中火力打好扶贫“歼灭战”。在前期制定的扶贫攻坚规划方案和10余个政策文件基础上,再次研究出台了《农村贫困户C级住房维修补助办法》、《贫困户产业帮扶到户资金奖补办法》等配套文件,对维修住房的贫困户给予5000元的资金补助;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白莲、烤烟、茶薪菇、肉牛、鸡鸭、肉兔等12类种养项目给予3000元以内的补助;统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社会救助等救助保障措施,为因病、因灾、因学致贫户及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兜牢保障底线。为解决扶贫资金不足的难题,该县除每年由财政预算安排5600万元支持贫困群众改善生活、发展生产外,还设立6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撬动3家银行6000万元信贷资金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借助苏区振兴等项目资金,对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进行全面整治建设。
头陂镇龙港村以前村容村貌破旧不堪,该县整合扶贫项目及苏区振兴等方面的资金,投入1129万元为该村实施土坯(危)房改造、环境整治、绿化亮化等系列工程,并对贫困建房户给予1.3—2.1万元的资金补助。如今,龙港村已“嬗变”为生态秀美的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为形成扶贫攻坚合力,该县还加大监督考核机制,进一步制订完善了《脱贫攻坚工作考核方案》、《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意见》、《脱贫攻坚问责办法》,将贫困退出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县直单位、乡(镇)、村目标考核范围,对各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进行严肃问责,确保广大干部齐心协力唱好扶贫“大合唱”。
为帮助头陂镇羡地村实现今年底前脱贫目标,挂点包扶该村的县委组织部干部与乡村干部一道,为该村完善脱贫“路线图”、帮贫困户量身定制精准帮扶方案。据有关人员介绍,目前,县委组织部干部通过开展结对包扶,已为12户五保户和1户特困户解决了低保救助,为2户贫困户开展了教育扶贫,让4户贫困户住进了“交钥匙工程”保障房,另有10余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肉牛养殖等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帮助该村协调道路建设项目资金98万元,争取到壕田上村小组土坯(危)房整村改造和移民搬迁安置项目,总投资达100余万元。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