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批复同意《抚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并要求省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在方案编制、政策落实、项目安排和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指导和帮助抚州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标志着我市打造“美丽江西”的“抚州样板”行为,正式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与支持,也标志着我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高位推动 构建高效工作格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的领导。早在2015年初,便成立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领导小组和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今年3月,又成立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构建市、县、乡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市委书记肖毅亲任总指挥和总河长,市直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各县(区)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形成统筹推进、纵横联动、协调有力的工作格局。
同时,积极组建相应的工作机构。将市生态经济研究室更名为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研究中心,成立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和市级“河长制”办公室,并制订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
各项创建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今年2月,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推进会;4月,召开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6月,召开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工作会议,并明确将廖坊灌区二期工程PPP项目纳入指挥部办公室统一协调管理;7月初,完成《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工作;7月上旬,完成《抚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审批工作,并编制完成《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规划》(初稿);7月底,完成PPP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审批工作;8月底,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合作,并争取项目在9月底之前全面开工建设。
绿色发展 巩固提升生态优势
我市将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的头号工程来抓,从“以水定城、生态融城、产业兴城、文化铸城、科学立城”五个方面,谋划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的具体项目,总投资约370亿元。其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投资290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保护、堤防和河道整治、水文化建设、水陆交通和配套、产业升级及智慧流域等五大工程;其余80亿元项目,为市、县(区)政府投资建设。据了解,作为省级PPP示范项目,我市这批PPP项目今年5月由省发改委对外发布推介。经过充分论证和反复筛选,6月,我市确定了2016年度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建设计划,项目总投资54.4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湿地公园、城镇供水管网、河道治理、河堤加固及相关道路建设等33个项目。
多年来,我市大力整治优化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打造“魅力绿城、天然氧吧”,并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为“四变”:
——山变青了。在全省率先实施全市域封山育林工程,封山育林面积达1578.8万亩,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81.2%。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6%,比全省平均高出2.5个百分点,其中资溪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3%,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列中部6省586个县(市、区)第一位、全国第七位。
——水变净了。连续十五年开展“抚河环保行活动”,保护了抚河“一河清水”,为鄱阳湖“一湖清水”和下游南昌市居民用水安全作出了贡献。抚河源头广昌县,作为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试点,目前完成1206平方公里生态红线划定,划定区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5.2%,比率居全省第一。抚河水质达标率100%,全市1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天变蓝了。启动PM2.5监测并与国家联网,全市空气优良指数年均达360天以上,空气质量在全国291个地级以上城市“50强氧吧城市”中名列第一,其中资溪县空气中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年均值超过6000个,最高达36万个。
——城变靓了。先后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34%,居中部地区之首。
五化同步 扎实推进生态建设
在创建过程中,我市创造性地开展“五化同步”工作,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
——绿色理念大众化。通过举行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会和市委全会,尤其是全市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解放思想“三问”大讨论活动等,纠正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传统论、狭隘论、片面论和形式论四种错误认识,引导全市各级干部把精力聚集到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抚州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上来。
——绿色工程项目化。以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生态村镇示范工程、水电路网工程、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工程等13项工程,补齐了生态文明建设短板,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带。目前,已确定今年开工建设的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涉及5大类工程共计33个项目,总投资约54.4亿元。
——绿色产业高新化。全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核心区建成面积达19.8万亩;引进培育新品种744个,示范推广新技术167项。迪比科与美国正道集团共同投资2.5亿美元,打造年产300万千瓦时的世界级高技术新能源动力电池制造产业基地;德义半导体的“砷化镓柔性太阳能超薄衬底加工技术”项目,将成为引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引进盈盈理财等国内知名互联网金融企业3家、互联网传媒企业60余家;全市纳入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统计的企业总数达160余家。
——绿色制度规范化。不断完善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对临川、黎川、金溪、乐安、崇仁5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任职期间自然资源资产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开展绿色GDP核算方式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资溪县自2003年推出全国第一部《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制度》以来,先后对38名党员干部进行问责。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在全省首创成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研究中心。研究启动《抚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条例》编制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
——绿色生活普及化。广泛开展文明餐桌、绿色出行等行动,积极推行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机关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和政府绿色采购。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目前全市推广新能源汽车619辆,其中公交车90辆,建设充电桩200个。采用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建设公交自行车系统,预计9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正在筹建亚行贷款项目——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工程(BRT),线路总长12.2公里,总投资2.8亿元。
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中,我市积极作为、不等不靠、敢于担当,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
本报记者 卢彬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