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一条讯息在抚州人的微信朋友圈迅速传播,闻者无不扼腕叹息:“一位好医生、好老师、好校长就这样离开了。”留言区里满是众人对这位好人寄托的哀思。
这一夜,抚州格外悲戚。是谁牵动着抚州人的心?是谁的离去伤了一座城?她就是抚州的“中国好人”傅淑清。
有一种美,上善若水滋养万物却丝毫不争。在众多远道而来的患者心中,傅淑清是妙手回春的仁医;在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师生眼中,傅淑清是栉风沐雨的老校长、白求恩式的老师。
杏林世家出女杰
傅淑清对中医的热爱缘于她的家庭。1944年,她出于一个中医世家,“医者父母心”的行医之道早在傅淑清儿时便扎根于心中。闻着中药味长大的傅淑清对医者有着天然的崇拜,同时也深谙行医济世之苦。当看到年迈的父亲即使卧病在床也从不推辞慕名前来看病的患者,当看着无力书写处方的父亲气喘吁吁地报着药名,懂事的傅淑清暗暗下定决心:我要传承中医衣钵,像父辈那样为百姓排忧解难!傅淑清肩负着父亲的期许,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一所中医学院。
毕业后,傅淑清被分配到宜黄县潭坊公社医院。人在山乡,她把每一位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不分白天黑夜,病人来了随时接诊。偏远山村的病人需要上门出诊,她不管刮风下雨,不顾酷暑寒冬,接到消息就出发,哪怕深夜翻山越岭。基层的工作经历,让傅淑清在以后多年的行医过程中能切身体会患者的不易,对贫困患者更是关怀备至。
真心诚意的付出让傅淑清得到众人的认可。1970年,宜黄新建凤冈公社卫生院,她被任命为卫生院业务负责人;1981年,宜黄创办县中医院,她又担任了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凭着她的“名医效应”,中医院的业务得到飞速发展,特别是她用中药治疗麻疹成为了宜黄一绝。她先后当选为宜黄县首届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提拔为宜黄县卫生局局长。
传医授道育桃李
对于求医的患者,傅淑清是妙手回春的仁医,而在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师生们眼中,傅淑清则是栉风沐雨的老校长、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恩师。
1986年,时任宜黄县卫生局局长的傅淑清放弃了仕途,毅然选择接手抚州中医学校这所新成立的中专。一上任就肩负重担,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在一片荒芜的工地上建出一所能够接纳300余名新生的学校。上级只给她拨了筹办经费50万元,调来了76名教职员工,还有一堆从原抚州卫校运来的旧教学设备,交给她的任务是当年9月20日必须开学。性格坚韧的傅淑清迎难而上,带着新组建的团队四处奔波。为节省费用,她既是学校图书室的搬运工,又是为书桌上漆的油漆工,还是制作窗帘的缝纫工。傅淑清为建校忙得心力交瘁,中风偏瘫失语已两年多的母亲病危,她忍痛将母亲托付给家人。
53天后,她的团队果然创造了奇迹!9月20日,学校如期开学,迎来了首批学子350人。学校开学了,母亲却永远走了。这个师生眼里的“草根校长”,将对母亲的爱变成洒向全社会的大爱。
傅淑清的心血没有白费,她创建的学校实现了做大做强。2004年6月,学校迈出了大发展的关键一步,完成了从中专到大专院校的华丽转身。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升格后的学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曾经的“袖珍”校园扩大了十倍,先后有两万多名学生从这里走上医疗岗位。
大医精诚父母心
多年积劳成疾,傅淑清患有腰椎盘突出,严重的时候站不起身。即便如此,傅淑清在工作岗位上坚守了18载,直到退休。2004年,退居二线的傅淑清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医院的邀请,面对丰厚的薪水,她还是拒绝了,选择留在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继续传道授业、悬壶济世。
院方为了照顾傅淑清的身体, 规定门诊每天只挂30个专家号,每天只安排她坐诊四小时。可是一看到病人焦急的眼神,傅淑清就主动给病人补号,一天接诊五六十个病人是常事。诊病时,傅淑清常常是一个上午不喝一口水,因为她担心因喝了水要上厕所而耽误看病时间。最忙碌的时候,傅淑清从早上6点半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半。
跟着傅淑清学习的实习生发现,她对患者特别同情,除了延长坐诊时间外,更重要的是坚持开“小处方”。她开的处方一般只要十几元钱,小孩子看病只要区区几块钱,处方之小让不少病人感到讶异和惊喜。不仅如此,实习生还经常看到,她多次自己掏钱,为困难患者救急。
实习生报到的第一天,傅淑清都会指着接诊室墙壁上“大医精诚”的匾额告诉学生,大医既要精于专业,又要诚于品德。“要做一个好医生,要先做一个好人”是傅淑清一直以来的信念。
在她的诊室门口,有一副对联:“妙手回春,品高独富千株杏;清操砺节,洁白常怀一片冰。”这是她从医以来的真实写照。她要求自己“敬畏生命,医者仁心”,因为只有敬畏生命,才能关爱生命。其实她自己就是一个抗癌明星,以乐观的心态、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并以自己高超的医术医治更多的患者。
清风已逝留心间
2015年5月的一天,傅淑清上楼时,突然体力不支摔了一跤,不料把股骨摔断了,不得已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儿子趁机帮母亲作了全面体检,却得知一个不幸的消息:她患了卵巢癌!看到体检报告的傅淑清,竟不以为然,在死神面前毫不畏惧。之后,傅淑清赴上海动手术,72岁的她,半个月之内动了三次开腹手术,她忍着病痛安慰起主刀医生,连医生都不得不佩服她顽强的毅力,称她为“钢铁战士”。
2015年11月6日,傅淑清回到了抚州,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在亲朋好友不断传递爱心的鼓励下,她恢复得很快,两个月后能讲话。精神好点的时候,她会躺在床上写日记,感恩党,感恩同事,感恩一切曾经为她提供过帮助的陌生人。傅淑清不仅积极配合治疗,而且十分体谅医护人员。她不但能够记住每个护士的名字,每次护理完,还要说声:“谢谢,辛苦了。”有一天夜里,傅淑清病痛发作,可是她一直强忍着,儿子见状欲叫护士帮忙,她却赶紧制止道:“护士也要休息,等天亮了再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还时常记挂着自己的患者,交代儿子替自己转达医嘱。清醒时,她对所有来看望她的人都是微笑,从不流露一丝一毫的痛苦。
2016年6月1日,傅淑清辞世的噩耗传遍抚州城,朋友圈内白烛闪烁,向这位“好医生、好校长、好老师”表示悼念。在她的追悼会上,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前往回归园送别她。“宗岐黄倾心血桃李满园,承家传载厚德杏林春暖”悬挂在告别大厅的这幅挽联,概括了傅淑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大医精诚、师德高尚的一生,将永远留存在人们心间。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