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南城县紧紧围绕省委、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奋力书写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全县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数实现逆势上扬。今年1-6月,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3.5亿元,同比增长10.6%;完成财政总收入7.73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亿元,同比增长1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5亿元,同比增长17.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亿元,同比增长12.1%;实际利用外资17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出口总额9900万美元,同比增长7.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同比增长6.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0元,同比增长8.46%。
江西飞达钢业生产车间
江西联益电子生产车间
打造产业集群增强整体实力
在整合原有金山口工业园和城南工业带的同时,在天井源乡建设1.2万亩河东工业园区,打造全国知名、省内领先的机械电子、高档轻纺、新型建材及相关产业生产基地。在招商引资中转变观念,由招商引资到择商选资,以发展节能环保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光伏发电、机械电子等产业,着力“招大商、引强商、选优商”,倾力打造产业集群。目前,河东工业园区落户亿元以上企业21家,已建成投产10家,其中包括联益电子、飞达钢业、卓成纺织、大林实业、倍护日用品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骨干企业。
为激发产业发展活力,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该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银行贷款贴息补助。同时,出台《促进工业企业做大做强考评奖励办法》,设立企业纳税上台阶奖、管理创新奖、创名牌奖、科技进步奖等系列奖项,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还建立吸引人才、奖励创新的机制。专门安排100万元用于重点工业项目贷款贴息和技改补贴,对获得“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称号以及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5—10万元奖励;企业每引进一名高端人才,财政就给予1万元奖励。科技“活水”激发工业发展新动力。近年来,全县工业企业共研发、推广新技术50多项,取得3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涌现出飞达钢业、联益电子等一批新型企业,涵盖机械电子、生物医药、高档轻纺、五金建材、食品加工五大产业,新型工业化布局雏形已经形成。
行政广场
登高公园
实现城市发展历史性跨越
近年来,以“旧城抓棚改、新区拉框架”的思路,推进抚州副中心城市建设,实现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在2013年完成旧城棚户区大征迁的基础上,全力开展旧城改造建设年活动,把旧城改造建设项目作为城市开发的一号工程,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推动旧城改造大投入、大开发、大建设。累计投入9亿余元,重点实施了16个旧城改造建设项目。并且对城市路网进行大优化。围绕“东进西扩”的城市开发思路,坚持以路网建设为基础,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先后实施了王府大道、盱江大桥、盱江大桥连接线、河东大道等路桥项目,“两河三岸”路网结构日趋完善,城市框架大幅拉开。目前,县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17.9平方公里,人口达17.46万人,城镇化率达54.3%。
此外,积极策应省委“旅游强省”战略,紧紧围绕“山水南城、养生天地”主题,高标准启动麻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洪门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积极培育多元旅游业态,新建了明城墙遗址公园、仿古街、观光堤等城市旅游景观,构建起与登高公园、万年桥、聚星塔为一体的城市旅游文化产业园。突出抓好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百望电子商城建设,积极引进各类电商企业入驻。目前,电子商务城建设进展顺利,南城淘宝园正式启动,这些项目建成后年纳税可达2000万元以上、安排就业3000人,将成为全县新型服务业态又一新的增长点。
洪门水库捕鱼
蛋鸡养殖
果实累累
实现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不断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秀美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实现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南丰蜜橘种植总面积23.6万亩,总产量达2.5亿公斤;淮山种植面积达1.6万亩;新增麻姑仙枣种植面积1500亩;新增水产养殖面积2400亩、总面积达11.7万亩;新增蛋鸡70万羽,存笼总数达400万羽,被列为江西禽蛋产业集群。全县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3家。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打造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以园区建设带动水稻、南丰蜜橘、麻姑鲜枣、淮山等主导产业优化聚集。
充分利用好100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支持贫困村建立“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设立一笔贷款风险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的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新模式。顺应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人口布局的要求,对不宜居住的贫困自然村庄和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帮助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发展环境。积极整合“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实施能人带动工程,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使每户有发展潜能的扶贫对象至少掌握一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
兴修水利
棚户改造工作人员做工作
志愿者献爱心
为群众纾困解难展赤诚之心
从县直单位中选派素质较高、善做群众工作、开拓创新意识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的45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141支驻村小分队,奔赴田间地头,开展“四进四联四帮”活动。到目前为止,共为老百姓做好事、实事932件,完成项目47项,解决纠纷24个。
“领导前置”引领帮联活动扎实开展。由县委常委带头,在家县级领导干部在动员大会召开一周内均下到各自活动联系点,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进行“民情家访”,听取开展工作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通过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同时,每名县级领导干部按照要求,与1—2名贫困户建立帮扶对子,并对他们开展一次走访慰问、听取一次意见建议、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变化,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组织前置”确保帮联活动取得实效。开展了驻村工作培训。按照市委有关精神要求,于7月14日召开了全县“四进四联四帮”活动暨精准扶贫攻坚专题培训会,邀请了信访、扶贫、民政、农工、村建等5个职能部门作专题授课,全县141个小分队成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通过有关部门的讲解和传授,切实增强了“连心”干部驻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配齐了“双助理”。对省、市、县连心小分队成员按照程序进行了任职,为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配齐了第一书记和主任助理,为其他村配齐了“双助理”。目前,全县共任命了22名第一书记,配备了书记助理126名、主任助理150名。此外,抽调专门力量组成两个督查组,分片对全县驻村小分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