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更宽了,环境更美了,生活更舒适了。如今,漫步抚州,不论是园林绿地、休闲广场,还是闹市、商场、大街小巷……整洁有序;志愿精神也日益深入人心,目前全市已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960余个,注册志愿者数达21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25%,仅今年3月,全市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参与志愿者达10万余人次……这是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带来的喜人成果。
高位推动 强化创建推动力
2013年,我市全面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指导思想、创建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成立了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几年来,市四套班子领导多次带队视察、调度创卫工作,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参加环境整治等活动。
文明城市创建涉及9大测评项目、36项测评指标、130多个小项,工作面广、任务繁重。为确保任务完成,实行测评项目领导责任制,以街道为平台,社区为载体,市城区分成若干个片区,实行市四套班子领导分片挂点负责,市直单位挂点社区居委会,区属对应单位共同参与,街道、社区为主力的四级联动的创建体制,全面开展片区联创共建活动。同时,实行巡查评议制度,由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创建文明城市巡视团、市民代表巡察团对创建工作进行巡查评议,充分发挥了人大、政协、老干部和市民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为巩固、扩大创建成果,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式,围绕健全各项机制、开展项目建设、落实阶段性目标,狠抓创卫工作。先后完善了环卫保洁、停车秩序、农贸市场管理等机制,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建设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
清晰的创建思路、明确的创建目标、完善的组织体系、十足的工作干劲,换来了创建工作的巨大推动力。
全民参与 构建创建大格局
全民参与、多方联动是文明创建的动力之源,我市在创建之初就响亮地提出:创建文明城市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责任人、受益者。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将所有抚州人凝聚在了一起。从机关到基层,全市各级各部门多方联动,街道和社区上下一心,市民广泛参与,构建起文明创建的大格局。
市民文明素质决定城市文明程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市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为根本,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在全市持续推出更多百姓身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好人好事,2013年以来,我市建立了从村(社区)到乡镇(街办)、乡镇(街办)到县(区)、县(区)到市层层推荐机制,在市主要媒体开设了《寻找最美抚州人》专栏,发掘、刊发好人事迹,并组织开展了全省道德模范、全市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榜”、抚州好人等系列推选活动。为充分发挥身边好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将“道德讲堂”与身边好人评选推荐、志愿服务等工作相结合。每期“道德讲堂”至少推出1个“身边好人”。同时,通过向大家赠送“善心善愿卡”方式,鼓励引导大家踊跃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将文明礼仪和社区创建等知识穿插在活动当中,不断赋予“道德讲堂”新的内涵。
好人好事不断感染着群众,如今,公交车上争相让座、主动参与无偿献血、河水中奋勇救人、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邻里间互帮互助等善举屡见不鲜。能帮就帮、敢做善成,这种信念被市民不断践行,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本报记者 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