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渡”曾是渡河的重要交通工具。
村口的雌雄香樟树历经千年的岁月沧桑、世事变迁,依然枝繁叶茂。
前来游玩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诗:《春夜洛城闻笛》,无独有偶,在金溪浒湾镇,也有一个洛城,这个洛城虽不及李白洛城名气大,但也是一个千年古村,有十里香樟,千年渡口,明清古建筑群……有旅行者形容洛城:山似屏风,水如玉带,十里古樟,诗画江南!
浒湾洛城村像是一部厚重的史书,每翻开一页,展示的都是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记者最早为洛城心动的,是村口的那一双千年雌雄香樟树,它们犹如两把巨型的华盖,郁郁葱葱覆盖在大地之上,它们又似一对夫妻,缠绵厮守无绝期……
而绵延十里的樟树林,遮天蔽日,郁郁葱葱,林立河岸边,令游人流连忘返。连日来,前来游玩观赏摄影的游客络绎不绝。村干部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县加强古村建设,在该村投资660万元,打造“十里古樟林景区化”,受到当地群众的点赞。据悉,该村村民有一代代爱护树木的好传统。目前该樟树林中,树龄在150至900年间的古樟有上万棵。
洛城历史久远,早在梁陈之交时,镇南将军周迪据临川工塘(今金溪县石门乡公塘村),在疏山一带设有屯兵所和训练场,率部戍守,保境安民,此时洛城便有人居。
洛城为多姓聚居,以王姓为主,有500多户2000余人,历史上王氏先后出过4位举人,2位进士。
“石门厅”,又称官厅,为洛城最早的建筑之一。洛城乡土文化研究者王纪生告诉记者,该官厅为洛城王氏第六世王通可所建,王通可为元举人、明进士,该宅是比王氏明万历年间建的大祠堂还早的建筑。有临川文化研究者考据后称:比较广昌驿前镇国保文物石门厅,洛城官厅历史更久远,建筑风格更精美。可惜的是,该官厅已日渐衰败。
洛城幅员辽阔,依山傍水,抚河绕村而下,石板路连通大街小巷,村内建有庙祠亭阁、旧私塾。古村内至今仍保存了多栋明清历史建筑,栋栋雕梁画栋,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潢汰渡既是渡口,也是村庄,很巧的是,记者在潢汰渡,适逢村里唯一户女主人80大寿,应主人儿子邀请,记者为他们留下一家子大团聚的图片。主人的儿子说,也是想记录下祖居地的珍贵影像。
本报记者 潘四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抚州日报”、“抚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抚州日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抚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抚州新闻网”,违者抚州日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抚州日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抚州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94-8291213